劇情簡介
偏僻的小山村。香雪和她的夥伴們又說又笑地在新修的鐵路軌道中間行走,相約傍晚去看火車。第一次進站的火車對她們來說可是件大事。香雪穿上新紅格布鞋,鳳嬌用珍藏的香皂洗了臉,朵兒穿上花襯衫,變漂亮了的姑娘們一路上嬉鬧著,興奮得竟錯過了火車進站的時間。從此,姑娘們每天按時來車站等火車。列車帶來的現代文明氣息帶給姑娘們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從好奇、恐懼到大膽地靠近列車。日久天長,她們和年輕的列車員攀談,並提出許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久,她們又用自產的山貨和旅客進行誠實的交易。每當此時,姑娘們的心裡都充滿了歡樂和五彩繽紛的遐想。文靜的香雪羨慕新式書包和帶吸鐵石的塑膠鉛筆盒,打聽北京收不收山村的學生;朵兒用新換來的裝飾品,不斷地“武裝”自己;情竇初開的鳳嬌在和開車員“北京話”的接觸中,編織著自己美麗的夢幻。一次香雪突然發現車廂里有一隻朝思暮想的磁鐵鉛筆盒,她不顧一切上車,用一籃雞蛋換回了它,卻沒來得及下車。姑娘們驚慌地追著,無可奈何地看著列車載著香雪遠去。香雪拒絕了“北京話”和旅客的幫助,毅然中途下車步行回家。漆黑的夜晚,香雪有些害怕,但離家鄉越來越近使她增添了勇氣,她終於聽到姐妹們深情的呼喚:“喔,香雪。”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薛白 | 香雪 | |
杜麗 | 鳳嬌 | |
唐燁 | 朵兒 | |
馬恩然 | 香雪爹 | |
徐秀林 | 香雪娘 | |
佟凡 | “北京話” | |
王憧 | 畫家 |
其他參加演出人員 | 周艷、方明、李鳳啟、谷小妮 |
職員表
製作人 | 劉養新 |
原著 | 鐵凝 |
導演 | 王好為 |
副導演(助理) | 馬崇傑 |
編劇 | 鐵凝、汪流、謝小晶 |
攝影 | 李晨聲 |
配樂 | 張千一 |
剪輯 | 戰強、錢泠泠 |
道具 | 周亞林 |
美術設計 | 林潮翔 |
造型設計 | 董梅 |
服裝設計 | 顏誼、郭琦 |
燈光 | 孫鴻臣、楊繼忠 |
錄音 | 陶經 |
布景師 | 李世國 |
演奏 | 中央樂團 |
指揮 | 張千一 |
編輯 | 張翠蘭、林阿綿 |
擬音 | 楊來祥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喔,香雪[1990年王好為執導電影] |
|
喔,香雪[1990年王好為執導電影] |
|
喔,香雪[1990年王好為執導電影] |
|
喔,香雪[1990年王好為執導電影]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在農村拍攝時,王好為看到農家屋檐下掛著一捆捆高梁穗,又觀賞了當地人演示如何用這些高梁穗綁笤帚做蓋簾,她覺得這表現了農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和智慧,馬上決定把這個細節用在香雪娘身上,代替了一般影片中常用的納鞋底的動作 [5]。
• 在拍攝“河灘洗衣”一場戲時,外景地是個名為“瑤池仙境”的旅遊景點,主創人員擔心拍出來的景致太像風景區,再加上演員全是城市姑娘,下水後畫面的情調會變化。幸運的是,由於下雨,上游衝下來的泥砂把河水攪黃,導演和攝影師看到老鄉一如既往仍在河邊洗衣淘米,馬上決定讓演員們下水並要求她們在水中要像當地人一樣自然 [6]。
• 影片結尾本來是香雪和村中姐妹們鐵路橋上相會,導演總覺得沒什麼情調,她記起兒時過年放炮時常用香頭在黑暗中划動勾畫出轉瞬即逝的圖形,便把戲改成在山洞裡,香雪的樹枝火把制被風吹滅,她吹亮火頭,揮動著向洞外呼喚她的姐妹們跑去,紅色的餘燼勾出各種圖形 [5]。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1990年 | 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故事片 | 《喔,香雪》 | 提名 |
最佳攝影 | 李晨聲 | 獲獎 | ||
1991年 | 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中心獎 | 《喔,香雪》 | 獲獎 |
幕後製作
劇本改編
1982年,小說《喔,香雪》發表,作者鐵凝有意將其搬上銀幕,於同年6月著手進行改編工作。1983年,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決定攝製影片《喔,香雪》,由文倫執導。經文倫、唐達成推薦,鐵凝與汪流、謝小晶合作改編電影劇本。由汪流寫劇體的初稿,鐵、謝二人負責改稿。為了更好地改編劇本,文倫、汪流、謝小晶與身在保定的鐵凝多次通信,不斷地就劇本的編寫問題交流意見。他們商定改編以保持原作風貌為前提,能改成多長就多長,決不硬拉成長篇影片,所以劇本初稿只夠拍一小時左右的影片。改編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原作沒有過多的事件和情節,而且含義較深,需要給其找到相應的畫面。於是,鐵凝與謝小晶在汪流初稿的基礎上增加了香雪父女搬石頭開菜地、畫家給香雪畫像等場面。1985年,鐵凝、謝小晶、汪流合寫的劇本《喔,香雪》在《電影創作》第五期刊登。
投拍風波
劇本完成後,由於種種原因,文倫不再擔任導演,青年廠的拍攝計畫一度停滯。1984年,青年廠終於組成《喔,香雪》攝影組,計畫拍成一部50分鐘的影片,由鄭洞天執導,赴十渡拍攝。但是,就在正式開拍的前一天,攝製組遇車禍,部分工作人員受傷,拍攝工作中止。直到1989年,《喔,香雪》的劇本轉到兒影廠,由王好為執導,影片才真正開拍。
拍攝原則
接到劇本後,導演王好為和她的丈夫、攝影師李晨聲,一方面感到劇本充滿詩情和美,一方面又面臨著前所未遇的困難:劇本短小,人物不多,對話寥寥,留下許多空白,按常規來拍,遠不夠一部故事片的長度。在勘察外景地的過程中,山村的環境和農民的生活給了二人靈感,他們決定不再延伸情節,而是在劇本原有的大量空白中發揮電影藝術的特點,表現自然中的人和人所面對的自然,表現他們之間不可分割的和諧關係。
影片評價
該片以很高的專業水平和細膩的手法成功地表現了人物的感情以及中國偏僻山村與現代社會的聯繫。(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兒童片獎評審會評)
該片充滿意著中國北方小村的濃郁地方色彩,也無處不打上了民族性格和精神的烙印。它以富有詩意的藝術表現,開掘了一個鄉村女孩純樸美好的心靈,其中的細節問題觸及到一顆童心,一種精神,一份全人類都能溝通的純樸自然的天性。(原《大眾電影》編輯、影評人王雲縵評)
該片是一部在音像體系和視聽體美學上十分完整主諧的作品,有著經久的價值。它在情節設定上藏多露少,空靈美麗,攝影藝術尤為圓熟。全片從采景到影像構成都突出而細緻地描繪出人們向自然索取、貼近自然的主題,這就是香雪們生活的文化背景,影片採用的濃重的金黃色基調,既符合劇情生活真實的需要,又有著某種象徵意義。(原《文論報》副主編王萬舉評)
該片深深打上了王好為的印記,洋溢著王好為式的單純美,洋溢著她追求的農村的淳厚民風,在一種淡淡的散文情調之中。她給觀眾展現出的是散淡的生活、單純的人性,詩意的風格。這是好的,也是可愛的,不過,導演似乎過於偏愛貧窮與閉塞中的人間的美了。(作家、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館員王得後評)